8月15日至24日,“市井”调研团线下组队员分别走访了山东青岛、河南洛阳、河南项城和湖北武汉等地,同当地地摊流动商贩和相关监管部门人员进行交流采访,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对地摊经济的了解更进一步。
8月15日,队长黑萌欣在山东青岛进行关于地摊经济的调研。即墨古城是当地著名文化旅游景点,尤以夜市闻名。正值青岛第30届啤酒节,城内游客众多,摊位前也十分忙碌。城内地摊种类多样,销售不同类型商品的地摊按照划定区域集中分布。除了销售食品、日用品的摊位,还有众多以销售文化产品为主的摊位,也有部分实体店会在门前摆出地摊来吸引顾客。古城文化气息浓郁,特色鲜明,现场炒茶和人体素描画等创意地摊众多。城内有专门的环卫工人负责清洁,环境卫生保持较好。
同时,黑萌欣注意到现场大部分摊主和游客并未佩戴口罩,并且人口密集,在疫情尚未结束之际,不免让人忧心。
8月16日早上,家住河南洛阳的队员胡家玥到达华夏路街道进行采访,并向当值的城管人员询问如何在扶持地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发挥监督管理作用。通过采访,胡家玥初步了解到高新区政府对地摊的管理方式。管理部门对地摊的经营时间和地点进行统一规划,即早上8点之前和晚上8点之后(分别对应早市和夜市的经营时间)。同时,当地也设立了“跳蚤市场”,统一规划位置进行销售。胡家玥还注意到专门限制摊位摆放的标识,不同于以往的杂乱无序,现在的摊位整齐划一。当地对地摊的管理方式规范,让地摊经济的积极作用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来。
8月17日,居住在河南的队员解静静走访了项城的老商业区老街。这里也曾经是当地地摊经济最繁荣的区域,在对当地对老街地摊进行规范化管理后,老街的主路上各式各样的地摊不再出现,而与老街主路相连的巷子中依然有地摊的身影。
解静静两次进入小巷观察,发现小巷里地摊的商品类别大多为食品。白天的的小巷里大多地摊是贩卖蔬菜、水果、早餐等商品。晚上的小巷大多贩卖各种烤冷面、烤串、烧饼、肉夹馍等小吃。同时解静静随机采访了几位地摊商贩,通过交谈,她了解到这里商品价格较为平价,客流量大,收入虽然较低但可供日常开销主要的消费人群以下班或者放学的青年人和中年人为主,城管人员会对老街主路进行高频率巡逻,但是对与主路相连的小巷较为宽容,城管执法也相对文明。
8月21日至24日,家住在武汉的张未同学主要走访了众圆广场、红坊里以及奥山世纪城三地。其中红坊里有专门设置一条星光集市,甚至有专门的路标作为引导,地摊商品多为吸引小朋友的玩具或者是钓鱼活动、打枪活动,有点类似游乐园的游戏。而奥山世纪城商场周围居民楼较多,商场右侧有专门设置一条街和大棚专门提供给商户来摆摊,摆摊呈现一条的形状,较为集中、吸引人。卖的东西以小饰品为主,摊主利用闲暇时间出来经营地摊以补贴家用。售卖东西品种较多,有衣服、鞋子、植物、水果、发饰等,商品多样、丰富,并且价廉,提供给顾客的选择也较多。经营管理较好,还是有很多人乐意逛小地摊的。
同时张未注意到三地都没有叫卖声,摊主多为中年人,客流量也不稳定。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的地区,武汉渐渐从疫情的阴霾下恢复过来。八月的武汉像火炉,高温天气下,出来摆摊的商贩较少,现在一般小摊设置在商圈广场上,并不会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这次对于地摊经济的走访,队员们对于地摊经济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了解地摊流动商贩面临的处境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对地摊进行的规范化管理方式。他们明白,城市将逐渐从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烟火气息再一次弥漫在大街小巷中。
图 / 黑萌欣、胡家玥、解静静、张未 文 / 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