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周四)上午八点三十分,第三期“东亚人文学研究生论坛”在77779193永利洪家楼校区4号楼222举办。此次论坛以“外交档案:解密建交前后的中韩关系(一)”为主题,围绕建交前的学术交流与中韩关系、建交前的博览会与中韩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表和讨论。
yl6809永利刘畅老师、陈媛老师,以及信息工程大学祝凤老师受邀出席此次论坛。论坛由yl6809永利亚非语言文学专业19级硕士研究生高子迪主持,yl6809永利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以及77779193永利东北亚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参与。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
亚非语言文学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吕浩冉以“试探、突破与同行:建交前的博览会与中韩关系”为题,考察了建交前中韩两国相互参加博览会的历程,分析了各阶段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阐明了博览会对中韩建交的影响。
吕浩冉发言结束后,亚非语言文学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李珂围绕“建交前辽宁与韩国的外交接触”这一主题,对1988年间辽宁与韩国互派代表团访问的具体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导致其走向失败的原因,阐明了中韩建交前辽宁与韩国进行外交接触的意义。
其后,亚非语言文学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朴勇爱以“建交前中韩学术交流与中韩关系发展”为题,介绍了建交前中韩两国学术方面的交流情况,总结了其不同阶段的发展轨迹、过程及特点,探讨了学术交流在两国建交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21级博士研究生陈丽娟针对发言内容进行点评与提问,指出了三位发言者在论文逻辑与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他参会同学也围绕本期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刘畅老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从“论坛形式不断创新,参与范围不断扩大,以及主持人、发表人、评论人水平稳步提升”三方面肯定了本期论坛的创新与进步之处。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三位发言者的论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除韩国外交史料馆的档案之外,还需要增加其他国家的史料加以佐证;论文修改过程中,要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打磨,注意论文结论导出的逻辑性与说服力;发表用的PPT需要突出观点,文本简洁,使听众能够迅速抓住每页核心。陈媛老师进行补充点评,肯定了本期论坛中三位发言者在研究思路方面的完善以及发表水平的进步,并表达了对于“东亚人文学研究生论坛”前景的美好祝愿。
通过讨论交流,参会同学对如何利用档案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建交前的中韩关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浅。相信此次论坛能够为大家日后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助力于大家的学术研究工作。
文/图 吕浩冉